女士们先生们:
大家早上好!
一年一度的开封历史文化及其现代价值研讨会,和一年一度的菊花花会同时举行,我们的学者有了常规的平台,我们的学术成果得以像菊花一样盛开,绽放出历史的多彩和文化的清香。从2015年3月28日在河南大学召开首届研讨会,形成了一年一度学术界盛会的制度,到今天再次由河南大学承办第七届研讨会,表明河南大学对开封历史文化的重视,对研究开封历史文化的支持,我们应该向河南大学的领导和筹办、服务的师生,表示衷心的感谢!
七是个神奇的数字,在许多世俗和宗教里都是拐点,比如七年就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时间节点。有个舶来词叫“七年之痒”,是说许多事情发展到第七年就会不以人的意志出现一些问题。我们七年的历程,则是经过了从出生到上小学的时间。以一年一个脚印的节奏持续发展,诸君以每时每刻的思考、日拱一卒的精神锲而不舍。我们能明显地感觉到:火气慢慢消解,理性渐渐成共识,学术规范正在普及;一些青年学者茁壮成长,成熟了;一些中年学者孜孜不倦,强大了;一些高年学者老当益壮,深邃了。所有这些,使学术成果增多,学术层次提高,可喜可贺!如果说今年是个时间拐点的话,那就是从小路走向大道的拐点。开封的历史文化研究,有很多“象牙塔”里的、没有实际意义的“无用”之学,但现在很难判断有用没用,而且这是学术的积累,有无用之用。也有很多很强的现实意义,可以直接服务社会和城市精神文明、物质文明建设,实事求是地说,我们的研究还跟不上城市发展的需要和政府部门的需要。希望诸君再接再厉,多出成果。
古都开封,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,那是个取之不尽的宝库,问题是这个宝库远远没有充分发掘与利用。我想,有“学习强国”概念,有“工业强市”的口号,开封正在打造“文化之都”,在强力发展经济的同时,能不能树立一个“文化强市”概念?借此机会,建议成立“开封学研究中心”或“开封学研究院”。定位为开封的“文化智库”,有专门的工作地点,以兼职人员为主,设少量专职人员或聘请退休的文史学者。历史文化研究的基本形态是单打独斗,但如果要多出成果、把成果传播出去、整合造势,需要外部的财力、物力、人力支持,尤其是像“开封学”这样的研究,政府不支持几乎无法进行。在2017年10月27日召开的第三届研讨会上,我们提出“开封学”概念,引起学界广泛反响,但四年来,一直没有得到有关部门的任何回应。研究不研究“开封学,对学者来说无关紧要,但对地方来说,却事关重大。开封应该有个专职的研究机构了。郑州除了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联合组建的“郑州研究院”以外,另有“嵩山文明研究”,18人的编制,每年人头费外有150万经费,办公地点为20余间的黄河博物馆旧址。杭州的南宋史研究中心,已经出版百余部《南宋史研究丛书》《南宋及南宋都城临安研究系列丛书》。我们没有那样的财力,虚拟的平台总是可以的吧?文化强市,请从历史文化做起!这是我们唯一可以拿得出手的家底。
让我们共同努力,让开封的历史文化再放光辉!预祝大会圆满成功!
谢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