7月14日下午,河南大学第六届“夏文化”暑期研讨班在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举行结业仪式。
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主任王立新教授,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偃师商城考古队领队陈国梁,韩国崇实大学人文大学教授金正烈,韩国国立忠北大学美术考古系教授梁时恩,洛阳市文物局原局长郭引强,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蔡运章,洛阳师范学院河洛文化研究中心教授高西省,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馆长赵晓军,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侯卫东,第六届“夏文化”研讨班班主任张立东、副班主任刘中伟和李鹏辉,全体学员参加了结业仪式。仪式由张立东主持。
蔡运章向河南大学第六届“夏文化”暑期研讨班的成功举办表示祝贺。他总结到,“夏文化”暑期研讨班历年来邀请业内诸多知名专家进行授课,从不同角度深化对夏文化内涵解读,对促进夏文化的传播、推动夏文化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。他指出二里头文化、二里头遗址年代断定等问题研究还存在较大分歧,是需要持续深入探讨的重大课题。另外,二里头遗址目前已发现较多刻划符号、记事文字,是判定二里头文化有文字的重要依据、是夏代已有文字的实证。
郭引强指出,随着夏商周断代工程和“中华文明探源工程”的陆续开展,对二里头遗址与二里头文化的研究已向纵深发展,诸如从“二里头文化分期”向“二里头到底是不是夏、为什么是夏”等问题拓展。他表示今后将持续加强洛阳地区考古文博单位与河南大学的合作,促进洛阳地区考古学文化的研究和发展。
高西省对来自海内外的七十余名学员表示热烈欢迎。他认为,党和国家对夏文化研究高度重视,夏文化俨然成为考古学研究中的热点课题。偃师二里头遗址是夏文化研究中的关键遗址之一,在发掘遗迹遗物的同时,要更多关注对考古学文化内涵的揭示。
陈国梁认为在复原二里头先民生活图景的同时,要更为注重二里头文化的首和尾。他指出,在研究二里头文化上,偃师商城是具有重大意义的遗址。无论从时间上、还是地理位置上,偃师商城与二里头遗址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,这两大遗址是夏商考古、夏文化研究绕不开的关键点。他表示,近年来通过对偃师商城的考古发掘,可以大致判定,偃师商城小城的城市布局与偃师二里头遗址、新郑望京楼遗址的城市布局,具有异曲同工之妙。他希望学员们在日后进行夏文化研究时,能更多地开展整合性、融合性研究。
赵晓军代表协办单位发言。他指出二里头遗址是探究夏文化的关键点,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是国家“十三五”重大文化工程项目,是集中展示夏代历史、二里头遗址考古成果、夏文化探索历程、夏商周断代工程和“中华文明探源工程”成果的专题性博物馆。他表示,河南大学连续举办研讨班为夏文化研究培养了大量宝贵人才,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将继续深入与河南大学的合作,持续推动夏文化研究发展。
侯卫东代表承办单位发言。他向支持河南大学“夏文化”暑期研讨班举办的各家机构表示感谢。他表示,当前社会各界对夏文化的认识还存在一些偏差,学界对夏文化的研究依旧是任重道远,为回应社会关切和学界热点,研讨班还要继续举办下去,为夏文化研究不断贡献力量。
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2021级硕士研究生王梦恒作为学员代表发言。他表示本届研讨班系列课程与考察的设置,让学员们对夏文化有了更深刻、更真切地认识。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生,在认真学习现有知识理论的同时,要保持怀疑精神、要潜下心来进行系统整理和分析,形成自己的认识。
研讨班副班主任刘中伟代表班务组发言。他表示,将认真总结本届研讨班举办的得与失,为后续研讨班能够更好地举办积累经验。他希望学员们在日后的学术研究中能够有所坚持,能够有更多的青年才俊参与到夏文化研究之中。
张立东最后做本届研讨班活动总结。他指出,本届“夏文化”暑期研讨班虽已结束,但是对于夏文化的探索还依旧长路漫漫,希望学员们能够在自己研究领域的基础上,加入到夏文化研究的队伍之中,切实促进夏文化的研究。